展览会是什么?展览的在中国发展历史是怎样?展览知识有哪些?以下一一为你解答。
历史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展览会也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中国展览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集市。
中国古代集市起源于宗教性的集会。早在西周(公元前1100~公元前771)即有陕西岐山风雏山村的宗庙会,一年一次,会期3天。
元代(1271~1368)时,元大都(今北京)的集市多达30多个,今北京钟鼓楼一带是元大都繁荣的集市所在地。
明代(1368—1644)时,北京集市依然繁荣。城隍庙、隆福寺、护国寺、白云观等地是定时庙会场所。明代还与北方游牧民族进行交易的由国家控制的马市,即茶马市。
清代(1644—1911)时,北京的白塔寺、隆福寺和护国寺是著名的三大庙会所在地。清代在传统集市的基础上,又逐步发展了具全国规模的一些专业集市,如无锡、芜湖的米市,最典型的是河北安国的药市,春秋两次。作为专业的药材集市,安国药会已初步具备近代专业博览会的形式和内容。
清代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早期的博览会出现了。
1905年,清工商部在北京前门设“京师劝工陈列所”,展示各地工业品,同时附设劝业商场销售商品。这是中国博览会的雏形。、
1909年,江苏教育总会在沪召开全省学堂成绩展览会,这是我国首次以展览会命名的展览。
1910年,清廷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掀开了中国近代展览史的第一页。南洋劝业会是中国历史上具现代展览概念的第一个商业博览会。大会分设各省、纺织、茶叶、工艺、武备等馆,会期3个月,观众达二十多万。
1912年,北京政府改清廷在前门的劝工陈列所为商品陈列所,以后又改为劝业场,使得这一中国最早的展馆逐步变成商场。
1921年8月,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馆建立,每年6、7月征集展品,每年秋季举办一次展览会。
1922年10月,上海总商会在上海首次举办了中国蚕茧丝绸博览会。
1925年,举办了武汉展览会。
1928年,举办了四川国货展览会。
1929年,举办了西湖博览会。西湖博览会是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展览盛会(2000年起,西湖博览会继续在杭州举办,每年一届)。
1935年,举办了西南各省物品展览会。
1936年,举办了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
1944年,东北伪满洲政府举办了哈尔滨博览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展览会主要是由政府承办。80年代后期,中国的展览业逐步发展,特别是经过近20年来的迅猛发展,展览已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新兴产业。
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展览会的组织手段和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例如,近几年网上展览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已经成为实物展览会的有效补充,在2003年SARS期间更是受到了众多参展商和贸易人士的青睐。
分类
在中文里,展览会名称有博览会、展览会、展览、展销会、博览展销会、看样定货会、展览交流会、交易会、贸易洽谈会、展示会、展评会、样品陈列、庙会、集市、墟、场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展览会使用非专业名词。加上这些非专业的名称,展览会名称将更多。
展览会名称虽然繁多,其基本词是有限的,比如英文里的fairexhibitionexpositionshow中文里的集市、庙会、展览会、博览会。其他名称都是这些基本词派生出来的,下面说明一下展览会基本词的含义。
展览会
展览会是指由单位和组织指导主办,另一些单位和组织承担整个展览期间的运行,通过宣传或广告的形式邀请或提供给特定人群和广大市民来参观欣赏交流的一个聚会,比较常见的如:画展、车展、房展等。
展览必须具备场地、参展方、展品、主办方、承办方、观众6个基本条件。在通常情况下,举办展览都是参展的单位或个人对外展示自己在谋一阶段时间内取得的成果和成就,并通过一个适合自己表达的场地与观众分享成就的一个过程。基本上画家、书法家等艺术家选择对外展览的场地首选是美术馆,然后是画廊,世界著名的艺术展览地:卢浮宫大英博物馆伦敦国家美术馆梵高博物馆在国内艺术展览相对于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中国美术馆、墨干山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故宫、广东美术馆石家庄美术馆等
集市--小镇集市
在固定的地点,定期或临时集中做买卖的市场。集市是由农民(包括渔民、牧民等)以及其他小生产者为交换产品而自然形成的市场。集市有多种称法,比如集、墟、场等。在中国古代,常被称做草市。在中国北方,一般称作集。在两广、福建等地称作墟。在川、黔等地称作场,在江西称作圩。还有其他一些地方称谓,一般统称作集市。集市可以认为是展览会的传统形式。在中国,集市在周朝就有记载。目前在中国农村。集市仍然普遍存在,集市是农村商品交换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农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集市上买卖的主要商品是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日用品等。
庙会--逛庙会
在寺庙或祭祀场所内或附近做买卖的场所,所以称作庙会。常常在祭祀日或规定的时间举办。庙会也是传统的展览形式。因为村落不大可能有较大规模的寺庙,所以庙会主要出现在城镇。在中国,庙会在唐代已很流行。庙会的内容比集市要丰富,除商品交流外,还有宗教、文化、娱乐活动。庙会也称作庙市、香会。广义的庙会还包括灯会、灯市、花会等。目前,庙会在中国仍然普遍存在,是城镇物资交流、文化娱乐的场所,也是促进地方旅游及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展览会。从字面上理解,展览会也就是陈列、观看的聚会。字在只表示了形式,而末体现内容。展览会是在集市、庙会形式上发展起来的层次更高的展览形式。在内容上,展览会不再局限于集市的贸易或庙会的贸易和娱乐,而扩大到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在形式上,展览会具有正规的展览场地、现代的管理组织等特点。在现代展览业中,展览会是使用最多、含义最广的展览名称,从广义上讲,它可以包括所有形式的展览会;从狭义上讲,展览会右以指贸易和宣传性质的展览,包括交易会、贸易洽谈会、展销会、看样定货会、成就展览等。展览会的内容一般限一个或几个相邻的行业,主要目的是宣传、进出口、批发等。
博览会--第四届中博会
中文的博览会指规模庞大、内容广泛、展出者和参观者众多的展览会。一般认为博览会是高档次的,对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的发展能产生影响并能起促进作用的展览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博览会”有被滥用的现象。不时可以在街上看到由商店举办的“某某博览会”。展览会和博览会在汉语中是名词,《辞源》和一些古汉语词典中无记载。
性质
展览是一种既有市场性也有展示性的经济交换形式。在古代,它曾在经济交流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它仍在很多方面发挥作用,包括宏观方面的经济、社会作用和微观方面的企业市场营销作用。展览是经济交换(流通)的一种形式,展览曾是人类经济交换的主渠道现在仍是重要渠道之一,展览会介入中国经济活动,在流通和信息领域充当重要角色,现已成为重要的商品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资金引进市场。
类型
按性质分,可将展览分为贸易展览和消费展览。
按内容分,可将展览分为综合展览和专业展览。
按规模分,可将展览分为国际、国家、地区、地方展览、单个公司独家展览。
按时间分,可将展览分为定期展览和不定期展览。
按展览场地分,可将展览分为室内展览、室外展览、巡回展览、流动展览。
展览的基本要素
一是参展主体,即参展商;
二是经营部门或机构,即组织者;
三是展示场所,即展览馆或展览中心;
四是展览服务商,如搭建商;
五是参观展览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