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展网(www.yshows.cn)讯。第四次能源革命迫近,美国能源市场机遇即将来临!
全世界都已经步履起来,没有人会怀疑——“第四次”能源革命已经到来。
美国能源|能源市场|美国展会
当华尔街幻灭的金融工具链,证实了当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峻脱节,目前全球现存的工业已经不能通过内生的创造性增长来实现财富,实体经济也已经不能再创造大量财富来填泛滥化的货泉时,整个全球经济运转的核心再次回到了——“技术立异”,这个在繁荣时期经常被遗忘,而危机之中最后被拾起的动力。
国际舆论喜欢把奥巴马的“能源”新政与当年克林顿时期的IT技术引发的“信息”革命相提并论,其中确实有相同的历史境遇。同样是布满清新活力的民主党新兴政治领袖,同样借力“技术”立异来推动经济恢复繁荣,也同样在资本市场引发了“泡沫”式的资本追逐。
耐人寻味的是,并非高企的石油价格诱发了人类去寻找“替换矿物”能源,而是金融危机全面引爆了本轮“能源”变革。
全球经济领头羊的美国将经济复苏的突破点定在“新能源”。奥巴马政府上台时对于新能源和天气题目的关注度十分显著,引发了全球“新能源”更新潮。而他所制定的经济复苏计划中,也明确了包括未来10年投资1500亿美元开发清洁能源计划,并且聘用了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一的朱棣文担任美国能源部部长,“科学”引领的立异将再次施展其魅力。
“能源”政治
与科学技术立异的单纯环境不同,“新能源”即将引发的政治外交格式将面对更多变数。
2016年4月初,朱棣文、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扎卡里亚、众议院前议长金里奇等人分别在《新闻周刊》上撰文,呼吁美国“抛却石油”,“把握自己的能源命运”。
事实上,奥巴马政府如斯高调地推出“新能源”概念,除了经济原因之外,还源于美国被动的“石油政治”。美国目前的能源用量已远远超出其自身能供给的量,目前天天的耗油量为1600万桶,不足部门主要依靠石油入口和自然气,目前的缺额为上世纪70年代的3倍。
美国在迄今已持续了6年的伊拉克战役中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夺取中东地区的“控油权”。以改变前任政府政策、进行“变革”为口号的奥巴马政府,一边主张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一边主张美国鼎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就是要既治标又治本,为未来大幅降低美国对不可再生的石化能源的依靠程度而抢占新能源革命的先机,减少美国外交政策中“石油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利益。
长期从事环保和能源题目研究的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董事长、中国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海外特邀代表何平博士对此以为,一旦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靠性明显下降,世界地缘政治格式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美国的外交、军事重点也将转移。
寻找“新能源2.0”
因为奥巴马政府的推动,全世界“新能源”技术开发最活跃的地方可能仍是在美国。不管未来的“新能源”工业发展如何,源头处的技术革新是最初的动力,就像Web2.0一样撬动全球变革。
那么“新能源”技术的2.0会在哪里?无数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由IT技术革新著名的“硅谷”,眼下正在涌动着寻找“新能源”进入实际工业的突破技术。
不久前,一位资深媒体人在金融危机后走访美国硅谷后写道:“在硅谷逗留的几天里,我能强烈地感到,即便经济仍在寒冬,即便硅谷不少公司倒闭、裁员,失业率在4月份已突破10%(在美国失业率均匀水准之上),但硅谷依然在奋力地领工业风气之先。除了今年以来大热的Twitter、大卖的Kindle这些关乎Web2.0的产品与模式,硅谷最活跃的工业神经,就是新能源。”
不知是不是偶合,处于加州的硅谷拥有独特的地舆前提,充沛的日照和风力供应,都成为“新能源”技术中风能和试验的上乘选择。因此继IT技术之后,这里仍旧延续着美国工业进级的立异动力。在新能源工业中的几个热门领域:如生物质能源、智能电网、电动车等,硅谷的新创公司层出不穷。
目前在那里,已经泛起了被风投市场看中的项目。有媒体称,美国硅谷的LS9公司已经获得风投资金。他们的技术是将某种单细胞产业用酵母菌经由基因改造,以农业废物如碎木或小麦梗喂食后便使之能够分泌出石油。该公司的员工将此革命性的研发戏称为“石油2.0”。
这种细菌实在是单细胞产业用酵母菌,一只酵母菌的大小只有蚂蚁的十亿分之一。公司研究职员表示:“在5~7年前,这过程大概需时数个月,本钱也要数十万美元;而现在只需数周,本钱约为2万美元即可。”
有科学期刊评论以为,未来的“新能源”技术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而是一次人与天然界的竞赛。如斯看来,生物质能源从长远看是“新能源”革命技术的制高点。但是能否在近几年就产生科技“撬动”经济的效力,全球还在拭目以待。
而这种技术研发衍生的活力在美国也影响着其他方面,包括企业规划。有趣的是,2008年底,得益于IT革命起家的Google公司也公布进入“新能源”投资。在谈到这么做的理由时,Google称是为了寻求更为有效的为其全球数据中央提供电力的途径。企业为未来降低能源使用本钱考虑,自身研发“新能源”革命技术也算是一种超越想象的“立异”。
此外,美国的“新能源”政策还蕴含着和欧洲的政治角力。
在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前,美国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上并不落后,但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比欧盟各国起步晚。欧盟各国因为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领域大量投入,其相关工业化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利用其相对上风,欧盟鼎力推进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控制进程。
有国际题目专家指出,减排框架一旦形成,必将对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实行严格数目限制,这必将左右全球经济的总规模。二氧化碳排放权就会作为经济的发展权而可能变成一种国际通行的货泉单位,从而在国际货泉体系中与美元分庭抗礼。目前独一的国际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就设立在欧洲,欧盟已获得了越来越凸起的国际话语权。
目前,构成温室气体主要来源的化石燃料在美国能源结构中占到85%的比例。美国在国际外交谈判中因此难免被欧盟牵制。
也有观点以为,此次奥巴马政府试图展开新能源工业发展,是和欧盟争夺这种未来的“能源通货”建设的主动权。这是金融领域的一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