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即将过去,光伏产业在2017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虽然之前业内都不看好2017年的光伏行业,但实事求是的说,2017年取得的成就比2016年还好,但是在2018年会不会有什么突变呢?会迎来一个拐点吗?
补贴下调,倒逼组件价格下行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调整光伏发电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将根据成本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所以2018年的光伏电价必然会再次迎来下调,相对而言大家更关心下调的幅度会多大。根据预测,下一次光伏上网标杆电价的下调幅度会增大,具体应该会在0.15-0.2元之间(详情点击《补贴退坡 中国光伏产业将何去何从?》)。而与往年不同的是,已经四年未曾下调的分布式光伏补贴大概率会在2018年进行下调。也就是说,光伏补贴在2018年将迎来全面下调,为保持收益率,光伏发电成本必然要进一步下降。
那光伏发电成本该如何下降?从成本下降空间来看,光伏组件以外的系统部件只有逆变器价格有下降空间,而且降幅有限,其他包括支架、电气设备、线缆等产品价格相对刚性,这部分成本难以得到大幅的下降。如此一来,系统成本下降的重任依然要放在组件端。所以在补贴全面下调的情况下,2018年光伏组件的价格将会进一步降低。而组件成本的下降依靠的主要是工艺优化以及电池的效率提升。在工艺优化方面,近来有金刚线切割等工艺优化的普及;在电池效率提升方面,有PERC电池的扩产,后续还会有N型双面电池等新型高效电池的发展。所以总体而言,补贴的退坡将很大程度上引发组件的价格下降。而从目前组件工艺改进及电池效率提升来看,行业已经对补贴的退坡有所准备。
补贴拖欠难解,2018年或将得到缓解
相对而言,光伏发电是一个投资周期长的产业,所以光伏企业的资金流转显得尤其重要。但是补贴拖欠问题的存在让光伏企业承受了额外的资金压力,光伏企业负债率普遍偏高。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近日表示,随着风光装机的急剧扩张,新能源补贴的缺口正在极剧增大,2012年中国“新能源补贴”账户还有150亿元盈余,到2016年就转为约700亿元亏空。而2017年中国光伏装机又大幅度增长,短短九个月又带来近300亿元的补贴需求。
根据政策,给予新能源的补贴应该由销售电价中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进行补偿,但从可再生能源附加费获得的补贴明显跟不上新能源发电增长的脚步。目前来看,要彻底解决补贴拖欠问题,唯有加快新能源发电的发展步伐,加快新能源补贴的退场。但是目前来看补贴完全退场依然需要几年时间,如果没有新的政策出台,补贴拖欠始终会是一个问题。所以在此之前,国家仍然需要其他的政策来缓解补贴拖欠问题。
非光伏成本降低,行业标准趋于完善
目前,虽然光伏行业离平价上网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但是真正要实现全面的平价上网仍然需要光伏发电成本进一步降低。但是在光伏发电通过各项工艺改进及电池效率突破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时,土地、税务等非光伏成本却一直居高不下,这一情况有望得到改善。2017年9月份,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减轻可再生能源领域涉企税费负担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该政策释放了“延长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免征征地占用税”、“制止地方政府乱收费行为”等等利好。此外,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在2017年9月还发布了《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再次明确了光伏电站建设对土地的利用规范,并放宽了对光伏扶贫这一利国利民工程对土地的利用。以上政策如果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实行,非光伏成本将得到大幅降低。
行业洗牌在即,企业面临生死挑战
虽然国家政策重重利好,但是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也是不争的事实,行业正开启新一轮的洗牌,企业面临生死挑战。首先对于上游企业来说,由于单晶产业在近年来的强势崛起,大有逐步替代多晶的趋势,据预测,截至 2016 年单晶渗透率达27%,预计 2017 年该比例有望超过35%,未来单晶渗透率将达到 50%以上,成为高效产品的主力军。单晶的崛起势必将挤压多晶产业的生存空间,部分多晶企业或无法逃脱倒闭的命运。此外,据了解,多晶龙头的保利协鑫金刚线切多晶改造进展超预期,11月金刚线产品占比已超90%,年底剩下的B5机台也全部完成改造,目前已经100%落实明年订单。金刚线改造带来更高切割速度和更低硅耗,毫无疑问,无法普及金刚线切割技术的多晶硅厂商将会逐渐被淘汰。
虽然光伏行业的补贴在下调,但是行业也在更加高效,光伏的补贴下调应该不会对行业造成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