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8日,德国汉堡举办了主题为:“东西汇流——十三至十七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展会,现在小编带领大家再次回顾一下。
1522年,欧洲人率先完成了环球航行,世界被连成一体。东西方文明在海上丝绸之路相遇。以大量外销瓷器、丝绸、茶叶等货物为载体,中国的传统工艺、审美意趣和思想文化传入西方,掀起的“中国热”甚至影响到18世纪的西方艺术风格。这些融汇着东西方文化特色的文物,是古代中国商品源源不断外销欧洲的缩影,勾勒出一幅东西方商贸、文明借由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汇流、融合的繁荣景象。
6月8日至9月10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和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承办的“东西汇流——十三至十七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在德国汉堡举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香瓷之路、宗教之路、文化之路四大部分,展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及其对世界文明的重大影响。
对一些参观展览的观众而言,东西方海上贸易的历史并不那么陌生。“我小时候是在曾祖父的‘中国回忆’中长大的。”头发花白的阿斯特里德·冯·贝克拉特告诉本报记者,她的曾祖父是一名茶叶商人,19世纪末曾长居中国青岛,将中国茶叶经由海路运往德国。中国独特的文化风貌,令曾祖父回国多年后仍在不断回味,成为曾祖父对小辈讲不完的故事源泉,也让“中国情缘”深种冯·贝克拉特的心底。
“长大后我去了中国,家人也都去过中国,子女的工作与中国有着密切往来。中国总是我惦念的地方。”借由这些展品,冯·贝克拉特仿佛看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几百年间,无数像曾祖父一样的前人如何在连接东西方贸易的同时影响着周围的人,建立起一条友谊的纽带。
有着中国情缘的当地观众并不少。因为爷爷在中国难忘的友善经历,而对中国人颇有好感的卡特琳·鲍尔;因为祖父母和母亲在青岛居住多年,而对青岛情有独钟,定期去青岛向青少年传授建筑史知识的建筑史专家塞巴斯蒂安·施多尔茨……相对遥远的海上丝绸之路记忆,让他们联想到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族史。很多拖家带口的德国观众,对着展区一幅幅历史海航图,向孙辈们指出家族先辈去往东方的航线。
更多有关于德国展会的信息也欢迎各位随时咨询外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