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一带一路”方面的专题备受广大人士的关注,各国之间也是友好往来,不断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达成“双赢”的合作伙伴。那么,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到现场进行下相关方面的了解吧!

一带一路建设促区域合作升级
尤素夫·瓦南迪:“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推动亚洲区域合作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是亚洲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这一方面中国的发展成就令人钦佩。中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亚洲国家和地区能够在基础设施领域开展更多合作,抵消逆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索西潘纳:“一带一路”倡议包含了很多层面内容,对各国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国来说,可以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获得资金或贷款建设基础设施,解决长期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能源供应不足和价格过高等问题,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对发达经济体而言,“一带一路”倡导的互联互通也意义重大,比如,现在通过铁路,可以从中国直达欧洲,深化了发达经济体与世界的联通。
泽田康幸:互联互通是促进贸易发展的必要条件。区域合作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分工,互联互通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让各方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共赢。同时,丰富的贸易和投资能够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率,这也是国际贸易溢出效应的重要体现。此外,全球化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副产品,如气候变化等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解决这些新挑战,而区域合作安排恰能够有效应对这些溢出的副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是次区域合作的升级版,亚洲开发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域合作,也通过金融支持帮助相关国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次区域互联互通。
周文重:“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亚洲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产业合作、金融支持,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落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改善了民生福祉,获得了初期收获。“一带一路”倡议是为解决亚洲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所寻找出的方案,能够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更好造福亚洲各国人民。
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目前成为亚洲区域合作的新“引擎”。“一带一路”倡议与地区国家及区域组织发展战略对接,亚投行、丝路基金正加快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并扩大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合作。亚投行成立以来,其成员已经迅速增至80个,仅今年上半年就扩容3次。亚投行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切入点,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提升各国互联互通水平,助推政府之间对话,使更多人群受益。
李若谷:当今世界充满挑战,但是亚洲的企业家应该有信心。“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亚洲和整个世界都有重要意义。面对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风险与挑战,“一带一路”倡议是解决全球化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有效政策和工具,也是中国把在全球化发展中获益的经验分享给更多国家的有效途径。“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推动区域和世界经济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让更多人分享发展红利。
中国—东盟关系是亚洲区域合作的典范
尤素夫·瓦南迪: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和中日韩共同提出了清迈倡议,实现了区域内金融领域的互助合作,这也标志着东亚地区不再像以往那样完全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解决金融困境。现在,我们要不断深化这些既有的合作机制。目前东盟与中国“10+1”合作进展顺利,未来将不断升级,并与RCEP制度安排相协调。
索西潘纳:东盟与中国的“10+1”合作就好比次区域发展的一座桥梁,两边的人们通过桥梁实现联通,共享发展机遇。RCEP有可能成为亚洲区域合作的重要一环。东盟的6个合作伙伴都是本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此之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10+1”“10+3”等制度安排能够互为补充,“一带一路”建设将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一带一路”倡议,次区域就不会出现澜湄合作机制,我们也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对话与合作的机会,以及更多相互了解和借鉴的机会,这是10+1>11的最好例证。
泽田康幸: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由中国领导人与东盟领导人共同发起一项倡议,从2001年以来,我们能够看得到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迅速增长。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中国东盟国家的投资呈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这对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
目前,所有的东盟“10+1”自由贸易协定都主要解决关税贸易壁垒,我认为,各国应该开始讨论如何解决非关税壁垒,探讨竞争政策、中小企业、创新保护等新问题,这些应是中国—东盟自贸安排发展的方向。自由贸易安排的基础是互利共赢,我们在做大自由贸易的同时,必须坚持这一基础。
周文重:中国—东盟关系是亚洲区域合作的典范,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政治互信和经贸关系。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一带一路”等为双方加深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使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更加稳固。RCEP谈判加速,推动亚洲区域合作迈向新舞台。中国—东盟合作前景更为广阔,处理分歧更加成熟理性,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东盟关系目前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双方关系发展主流,推动双方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未来,双方应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打造人文交流新支柱;双方应培育次区域合作新引擎,加强在国际地区事务中的沟通合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注入正能量;双方应探讨打造更高版本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规划好双方关系未来发展蓝图,推动“一带一路”与东盟发展规划更紧密对接,为增进各国民众福祉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不断推动“10+1”发挥出大于11的积极效应。
李若谷:自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中国连续7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6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东盟和中国的合作进入升级版,零关税对区域贸易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中国—东盟(“10+1”)合作的良好开展,有利于未来“10+3”“10+6”合作关系的开展,合作模式一旦建立稳固,就可以复制到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合作中。
更多关于一带一路的信息欢迎各位随时咨询外展网!24小时服务热线010-84898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