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发布的能源报告当中指出,能源互联网的趋势已经不可挡,传统的电力企业已经要抓紧时间弯道超车,进行业务转型。报告的具体内容我们梳理一下要点信息与大家分享。
中国企业对能源互联网仍然保持观望、谨慎态度
去年,埃森哲对近中国近100家能源生态圈企业的高管进行访谈调研,调研企业包括传统能源企业、新能源企业、技术使能企业、跨界企业及其他企业(如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等)。主要了解中国能源企业对能源互联网这一新兴市场的感知程度以及公司对此的战略调整。
经调研发现,大多数能源企业对转型创新持谨慎态度,对于如何捕捉能源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协同效应和市场机遇,他们在战略层面上并未做好充足准备。
在调研企业中,有2/3的受访企业尚未激活各类数字化应用。受访企业借助能源互联网推动自身变革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初露端倪的需求侧变化。尤其是传统能源企业,已经有意识向消费品行业学习,考虑能源消费的客户体验与交叉销售机会。然而面对能源互联网带来的多样化技术组合,在具体行动层面,大部分受访企业仍然按传统模式进行规划和投资,而在数字化应用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不过,也有1/3的受访企业表示计划五年内新增专项投资5亿元以上,用于企业内部数字化和建立数字化能源业务平台。
邓赟认为,目前有很多企业都在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比较多,但整体协同少,应用也很少,数据并没有被应用产生业务价值。原因在于企业没有完整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做数字化转型不只是技术的事,必须要跟所有的配套业务联系起来。
客户价值将从集中式能源解决方案向分布式方案转移
即便国家正在主推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及提升多元化负荷的接纳能力。但在分布式能源被新的行业机制和可靠技术纳入现有能源供应体系之前,它依然显现为对能源集中供应模式的冲击。
埃森哲近期一项全球调研显示,有58%的公用事业企业认为分布式发电将使本企业收入下降,44%的公用事业企业认为微电网会影响本企业收入。尤其在亚太地区,传统企业对分布式能源的这种抵触情绪更强烈。
而在面向中国能源企业的调研中,59.5%的传统能源企业认为分布式能源的比例提升将导致集中式能源用户流失。这意味着,能源用户对供应商的选择越多,售电产品及其服务就越需要差异化。不过,有69.79%的企业也表示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服务商将打破垄断,吸引用户并可以从数据中挖掘更大商业价值。
新能源企业在2030年赶超传统能源企业
埃森哲预测,2030年的中国市场,新能源企业的增长能力和市场份额都将超过传统能源企业,而能源服务企业、使能企业和跨界企业也将凭借能源互联网领域带来的新增长点迅速崛起,甚至赶超传统油气企业。
对于传统能源企业资产是否会越来越贬值,邓赟表示,传统能源企业更需要突破新增长点,未来更注重考虑如何提高客户个性化服务的能力,这都需要数字化技术作为支撑,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业务的增长将有巨大的帮助。
传统能源企业变轨最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发展新能源业务,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研究报告,2016年新能源企业的从业人数已经达到了980万,而在2012年这个数字是500万,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增长到2400万,完全可以抵消化石能源从业人数降低的影响。中国去年新能源领域的从业者已经达到了364万人,其中光伏领域有310万,比2015年增长了12%
二是,业务多项综合协同发展,目前在欧洲市场,传统能源服务企业比较青睐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类型主要是企业端能源管理服务、配网服务、电动汽车的充电服务。
所以在今后的能源互联网时代,资本对于企业的影响更加重要,大家也将会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这样的企业才受资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