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能源转型这一命题的答案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那中弩弓的能源发展模式。
相较于英国和日本,中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代进程。同时,较快的发展也使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和挑战。如今的大面积雾霾现象使我国深刻认识到,只有“增气减煤”,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的能源转型战略才能减缓对环境的伤害。至此,我国更加坚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同改善环境并驾齐驱。
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禀赋较差,但地缘能源位置较好。北方可以通过大规模长距离油气管道与中亚俄罗斯相连,东南沿海已经建成十五座LNG接收终端。目前管道天然气和LNG接收能力已超过1000亿立方米,2017年进口天然气约700亿立方米。由此可见,中国政府推动清洁能源的决心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光伏产业异军突起。截止2017年9月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20亿千瓦,仅今年前三季度,新增装机量就达到43GW。过去十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约90%,中国生产了全球50%左右的晶硅以及80%左右的光伏组件。光伏成为中国继高铁之后又一张新名片。
我国能源革命创造“中国模式”。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高达64%,煤炭仍然是主体能源,高碳化让传统能源转型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大刀阔斧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转型的驱动下减少煤炭消费,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全面发展可在生能源。
中国在全球地缘政治新格局中担任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一个拥有全世界约1/5人口的资源利用与生产大国。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能源转型的步伐决定着全球化能源转型的进程。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全球约60%的新增电力装机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全球能源正在加速向低碳化、无碳化方向演变,新能源替代大部分传统能源是大势所趋。我国要依据现有的资源与社会发展,打造属于自己的中国模式。实现新能源与传统能源有机结合,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